如果你了解纳米材料,你知道科创板的纳米微球材料负责人吗?

12月24日,纳微科技(688690.SH)收报80.6元,年内上市,近60日下跌12%,总市值1237亿。根据SMDC的多因子量化评分体系,纳微科技评分234分(1000分制),位列科创板第78名。

纳微科技的八大力价值画像

基本面:新材料领域——纳米微球材料

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苏州的科创板企业,2021年6月公司登陆科创板,首发价格8.07元,预计募资4.12亿元,实际募资3.55亿元。

根据招股书,纳微科技主要从事纳米微球材料领域,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已经应用到生物医药(色谱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和平板显示两大领域应用,并正向体外诊断等应用领域拓展。

纳米微球是色谱技术的关键材料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保行业的分离纯化过程。色谱分离又称层析分离,是一种分离复杂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 缺的核心基础材料。

以生物制药为例,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是用于从生物发酵液中捕获、纯化目标生物活性成分的核心材料。分离纯化是单克隆抗 体、融合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等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直接决定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也是主要生产成本所在。

纳微科技的产品服务两大应用领域:生物医药和平板显示,主要产品为色谱填料、色谱柱、光电微球和相关配套衍生产品。

1)生物医药:公司主要为药品大规模生产提供关键的分离纯化材料,同时也为药品质量 检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分离和分析色谱柱及相关仪器设备。

2)平板显示:公司主要产品为用于控制 LCD 面板盒厚的聚合物间隔物微球(间隔物塑胶球),同时可以提供包括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间隔物微球(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标准颗 粒、黑球等在内的其他光电应用微球材料。

经营力:生物医药领域贡献主要营收

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纳微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8,239.58 万元、12,970.09 万 元和 20,499.29 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57.73%。公司的收入构成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主,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色谱填料、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亲和层析介质等产品的营收占比较高。

生物医药领域,纳微科技的客户以医药企业为主,如A股的恒瑞药业、海正药业等。另外还包含科研院所、色谱柱生产企业及 CRO。

2018-2020 年,纳微科技来自生物医药的收入分别为 0.59、0.97、 1.70 亿,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 71.2%、76.8%、83.6%,逐年上升;平板显示领域:客户为 LCD 生产厂家,2018-2020 年收入分别为 0.24、0.29、0.33 亿元、。

以2020 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生物医药领域占比 83.6%。收入最大的为纯化微球材料及技术服务,占生物医药营收的 71.4%,包括聚合物色谱填料(占生物医药营收 24.7%)、离子交换层析介质 (占生物医药营收 21.6%)、亲和层析介质(占生物医药营收 22.2%)、疏水层 析介质(占生物医药营收 2.0%)和药物分离纯化技术服务(占生物医药营收 2.0%)等。

纳微科技各大产品的毛利率如下图:

2020 年前五大客户依次为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甘李药业、通化安睿特和山东健通,销售收入总占比 25.7%。

创新力:

微球控制技术是公司赖以发展的基 础,微球表面改性及功能化技术是公司制备丰富色谱产品线,以满足各类药物 分离纯化需求的关键技术。

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度,纳微科技累计研发投入金额 8,877.15 万元, 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1.28%。

截至 2020 年末,纳微科技共有研发人员 114 人, 占员工总数的比例30.48%;公司已有 17 项发明专利形成主营业务收入。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 21 项专利,均为发明专利。

小编说〈

10年前,苏州政府前瞻式布局为材料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土壤”,如今这些领域的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开花结果。

(来源:SMDC科创数据)

(来源:SMDC科创数据)

你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将不会发布。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