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2年的产品技术研发,他在航空航天行业“努力”追求卓越
编者按:
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理想不算远大,却十分珍惜当下。他们用双手创造的属于自己的幸福,便是他们的勋章。
时代闪亮,是因凡人有光。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报道,向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致敬!
遨游太空、探索宇宙,是很多人儿时的梦想,肖新华也不例外,“我比很多人幸运,虽然没能成为航天员,但也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
肖新华是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公司技术发展规划和产品技术开发工作。
1977年,肖新华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
“我们做的都是要上天的产品,哪怕是一个多余的毛刺都有可能引起发射失利。所以一定要谨慎,严格遵守工艺纪律,确保产品质量。”初到公司时,肖新华便被师父农国钿的一丝不苟和执着敬业所折服。
记得第一次和师父出差,坐绿皮火车从贵阳到北京。两天两夜40多个小时,农国钿捧着电路、液压等专业书籍,在车厢中读得津津有味。
“我师父临近退休都没闲着,他的身影时常闪现在车间装配现场。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担当和责任心深深影响着我。”肖新华回忆道。
肖新华(左)给同事做指导
近年来,公司的生产任务繁重,特别是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新领域的太多未知横亘在面前。作为公司技术带头人,肖新华都从未放弃过,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及应用让他痴迷不已,他总是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组织开展系列伺服机构产品研究,形成批量化生产,每年产值在2亿以上;开展一体化伺服技术研究,实现新领域应用,年产值在1千万以上,3年内可培育上亿的产业;开展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技术研究,实现公司历史上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零突破。
当被问及是否觉得工作辛苦时,肖新华却说:“航天系统工作很吸引我,当你有了热爱,所有征服挑战、解决困难的过程都变得十分有趣。”刚开始,妻子也不理解,但看到他研究加工技术的钻研劲儿,她逐渐习惯、包容。
在忙碌的间隙,肖新华也会抽出时间去企业、学校做科普讲座。“只有大家都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向往科学,我们国家才能不断地创新发展。”
肖新华办公室的书柜里藏着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这些年来他所获得的奖章证书。但相比这些荣誉,他认为结缘航天事业,才是他最幸运的事。
本网记者:杨婧
一审:曹轶
二审:林萌
三审:彭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