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90后”疾控人员:用创新科技手段抗击病毒
1990年的肖扬在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就在东莞市疾控中心参加工作,成为疾控人至今已经5年时间。主要负责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包括疟疾、土源性线虫病等寄生虫病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两年多来,肖扬(右一)始终奋斗在战疫一线,和同事一起利用创新、科学的技术方法,不断与新冠病毒进行斗争。
2020年,新冠病毒突袭,此后,肖扬主要从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负责现场流调与信息汇总工作。于他而言,最难忘的就是2020年东莞第1例新冠肺炎病例的面对面流调工作。
“虽然那时候已经入职3年,但是第一次面对未知传染病,尤其是要穿着二级防护进入病房与病例面对面的交谈,即使已经练习过很多遍防护服的穿脱,难免还是有些紧张。”肖扬回忆道,当时跟随着张泽武所长进入病房,边看边学着流调的问话技巧及沟通方式,正是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为后续我能独立带队开展疫情调查处置提供了宝贵经验。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流调工作已经可以说是肖扬的工作常态,接触的人多了,肖扬也感觉到自己有了些许变化。“话变多了,以前自己算相对内向的人,面对接触不多的人,说话比较少,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需要经常沟通和组织协调,渐渐变得话多了。”肖扬说,这也是相比五年前,自己最大的变化。
不过,“疾控人”这个身份也让肖扬免不了熬夜、吃饭不定时、缺少运动导致“过劳胖”。尽管如此,肖扬还是认为从事的公共卫生事业,要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也正反映了五四精神,其中积极创新和探索科学,更是自己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追求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卫专业的技术人员利用创新、科学的技术方法,不断与新冠病毒斗争。
肖扬(图右)除了参与本地疫情处置外,2021年10月还曾前往内蒙古支援疫情处置。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公卫专业及疾控中心真正地走到了公众的面前,大家认识了流调、了解了疾控人的工作,我们很开心受到公众的关注。”肖扬最希望的是疫情早日结束,大家能真正回到疫情前不用戴口罩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虽然疫情平息后我们又会回归幕后,但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功。”肖扬说。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曾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