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搜索:底色技术应该不错

7月16日是世界打拐日。“天下无拐,万家团圆”,是无数人的心声共振。事实上,无论是不是被拐,对于那些失踪离散人员,整个社会都有必要搀扶一把,助他们回到家人身旁。

业已过去的2021年,无疑是反拐成效极其显著的一年。公安部上个月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拐卖儿童案件与2013年相比下降82.6%,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团圆”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侦破拐卖儿童积案400起,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1198名。无论是郭刚堂寻子24年终如愿,还是孙海洋寻子14年迎来“大团圆”结局,都称得上慰藉人心。

但帮助离散的家人团圆,没有竟时。据民政部下属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显示:流动农民工、未成年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障失智者、老年人等是易走失人群。

都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对那些亲人离散的家庭来说,“离”“缺”或许才是生活的主色调。可以说,每一个走失人口,都对应着一个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一份社会的无法漠视之痛。

在电影《亲爱的》和《失孤》中,那些失亲者寻亲,总是如大海捞针:除了在电线杆张贴寻人启事,就是走遍各个角落搞地毯式搜寻。《失孤》主角原型郭刚堂为了找回儿子,20多年来骑行50多万公里,跑遍全国各省,骑坏了十多辆摩托车。在以往,郭刚堂们除了靠自己跑腿、靠警方排查、靠寻人启事、靠大V帮忙,别无他法。

但,技术让情况得到了巨大改变,为寻亲提供了更多可能。就当下看,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与智能技术,已跟渐次完善的DNA数据库与日益成熟的人脸识别、DNA比对技术“联袂”,让寻亲寻人从“大海捞针”模式切换到“精准找人”节奏,变为了现实。

破解寻亲寻人难题的要害,就在于一个“准”字,也就是让寻亲信息与离散者行踪信息精准匹配,让寻亲者知道离散亲人在哪里,让离散者知道亲人在寻找他们。民政部2015年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公安部于2016年5月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建立针对儿童失踪的全国性警报机制和群防群治体系,正是着眼于此。

如今,得益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和Push(消息推送)功能的广泛应用,这两类信息的匹配效率更是大幅提升:部分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快速核实并上传走失信息—依据走失时间划定范围—弹窗推送给走失地附近用户—用户向平台反馈”流程,在短时间内将人口走失信息跟相关性最强的区域人群连接,继而尽快获取足够有效的信息反馈,由此生成渐趋完整的走失者拼图,缩小寻人范围、缩短寻人周期,最终在精准找人中提高寻人成功率。

正因如此,无论是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还是字节跳动的头条寻人、百度AI寻人等,都迈出了科技寻人的步子。拿头条寻人来说,截至今年7月,它已累计寻回超过19000人,帮助逾19000个家庭团圆。某种程度上,“寻回超19000人”既是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责任意识的彰显。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从低饱和度向高饱和度的升级,是信息形态进化的规律,对应的路径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短视频成为当前国人使用频次最高、用户规模最大的信息呈现工具,原因也在于此。比起传统的靠文字、广播或图像信息去寻人,短视频寻人无疑有更强的感染力与互动性。再加上智能推荐和精准推送,它可以成为寻人利器。

毕竟,通过短视频发布的寻人信息有形有声有色,能充分调动声画元素,可以通过失踪离散者的音容穿着等信息将“走失者画像”刻画得更清晰,帮助表达障碍者直观传递寻人诉求,继而让来自坊间的信息反馈来得更准确;而亲人分离带来的忧心与伤心意绪,在视频化呈现下也更具视觉冲击力,进而更有力地激发社会共情,激起人们帮助寻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以公众的低成本参与撬动寻人方面的最大化公共效率。

头条寻人推出子项目“抖音寻人”,就是顺势而为。自2021年12月起,“抖音寻人”就和抖音志愿者开启了大量寻亲直播,帮助寻亲的家长和孩子扩散寻亲信息。截至今年6月30日,抖音寻人共弹窗及发布14681条寻人启事,共计寻回751人。

在抖音上,有不少寻亲者向网络另一端的网民发出求助,如郭刚堂,就在寻子屡屡受挫后开通了抖音直播,助推其寻子信息获得广泛关注;也有很多寻亲志愿者为寻亲者提供助力,如河南中牟的村主任刘红涛,在抖音上忙乎了3年,已帮助128个家庭团圆,又如原本在抖音上教人布依族语言的峰萧萧,在看到有些寻人者是布衣族口音后,也帮助7人寻亲成功。此前媒体曾聚焦的“一个名字叫‘喂’的女人”在被拐35年后找到了家人,就跟他的帮助有关。

用信息连接,与善意接力,将用户群变成临时共助社区,借力完成信息“众筹”下的人人公益……短视频寻人犹如“用一棵树摇动无数棵树”,彰显了科技向善的面向:科技向善,就该是以善促善,与社会深度交互,发挥连接、赋能之力,推动世界变得更好。某种程度上,这也合乎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说的公益进阶理论:公益1.0时代,公益约等于简单捐赠、输血式扶贫;2.0时代更注重被救助对象能力的提升,从输血转向造血;随着“互联网+”的引入,企业搭台公众参与之下,公益进入“全民参与”的3.0时代。短视频寻人,让善的力量穿越时空局限汇流,由此而来的,必然是其社会价值的指数级提升。

当技术让寻人变得更容易,当科技企业解锁更多“科技寻人”之类的公益说明书,那不难想见,受益的是社会,也是科技本身——技术向善即向上,也只有始终向善,技术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亲爱的》有句台词是: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希望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技术,能帮助更多离散者找到“回家的路”,帮助更多的郭刚堂孙海洋们得偿“团圆梦”。

仲鸣(媒体人)

编辑 巩霞

你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将不会发布。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