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无人机、警察机器人、智能金库……这些高科技你亲眼见过吗?
无人机监视、机器人巡逻、人脸识别……这些元素如果和传统的安保工作结合起来,会是怎样的炫酷效果?
近日,由公安部、商务部批准,中国保安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保安装备技术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保博会”)在北京落下帷幕。除了帅气的安保哥哥、炫酷的特种车辆外,展会上还展现了一系列结合当今前沿科技的安保应用。
当前,金融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比以前更加科技化,金融安全保卫工作也不能再局限于守护押运。传统的“看门护院”、“现代镖局”也要运用科技化手段,进行技能和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把安全管理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建立依托于科技手段的新型安全屏障,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下面,就跟随小编,回顾一下本届保博会上展示的一些安防新技术吧:
安防无人机
本届保博会上几家企业都展示了它们的安防无人机。与一般用于图片或视频拍摄的无人机不同,安防无人机无论是挂载的设备,及飞行的高度都比前者更高标准。与现场指挥监控中心连接,可以用于反恐监控、防暴搜捕、聚众驱散、大型集会安防、救援搜索、交通巡视等各个场合中,甚至完成一些以往只能由警用直升机才能完成的任务。
如下图这个无人机,能在6级的大风中稳定机身,还能智能避开障碍。
智能金库
银行的现金金库作为现金调拨的关键场所,对现金和相关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企业广电安保展示的智能金库管理方案,利用了通道式RFID读取及手持PDA设备,并为款箱安装唯一身份识别标签,可轻松实现金库尾箱批量调拨,批量出库,款箱盘点及跟踪,大大提高了交接效率,降低了人员管理成本。
利用通道式RFID读取技术进行金库款项进出的扫描核对
软体机器人
在一些不便于人体直接接触,但又不能破坏被抓取物的场景中,软体机器人的柔性夹爪就能派上用场。
柔性爪手具有柔软的气动“手指”,能够自适应地包覆住目标物体,而无需预先知道其准确的形状和尺寸。而且由于其整体由柔性材质构成,抓持动作不会对工件造成任何损伤,尤其适用于易碎或易划伤的工件。目前,这种柔性爪夹的重复定位精度已经达到了0.1mm。
人脸识别核验终端
近年来,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可靠、便捷地证明“我是我”的问题已然成为很多政府或金融机构。
这款人员身份核验终端,可以通过指纹或人脸识别进行身份核验。核验终端从读取居民身份证芯片中的身份信息,现场采集指纹图像、人脸照片,获取验证结果。
现在,这款终端不仅用于金融押运企业做相关人员身份核验,还应用在政府机关单位做访客身份核验。
终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核验
智能安保机器人
智能安保机器人利用物联网、智能感知、生物识别等技术,能实现人机交互、自我学习等功能,能开展监控巡逻、异常报警、值守等安保功能。在没有任务的时候,机器人可作为客服导览,启动安保模式,则可以自主安防巡检,当发生危险时,管理人员还可远程控制机器人主动出击,有效威慑和制服危险分子。
好了,保博会的智能科技就看到这里,上文提到的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应用,你是否只是一知半解呢?“金融科技”投稿将推出最接地气的解读,敬请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