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协水刺非织造布分会年会:爆发期的快班车你搭上了吗?
本报记者 璐璐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授权转载
10月20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水刺非织造布分会第四届二次理事会暨全国第二十二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产协副会长李桂梅,原中国纺织工业部科技司司长华用士,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泉,水刺非织造布分会会长、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华荣等行业领导,以及水刺行业相关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纺联水刺非织造布分会主办,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李桂梅介绍了新增副会长及理事等候选人情况,大会审议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对候选人进行了选举,并宣布选举结果。
“2016年水刺非织造布行业迎来又一发展爆发期,今天的发言我希望能够鼓励行业继续前行。”严华荣在做2017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分会工作报告中对如何做好行业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理性投资不攀比,优势企业提标准,大型企业销定产,行业并购不破产等方面。
李泉在致辞中介绍道, 郑纺机作为有着68年历史的纺机企业,多年来初心不改,坚持纺机主业。自2000年郑纺机成立非织造布事业部以来,通过专业团队培育、建设、发展,经过十余年的磨砺,从当年300万的年度非织造布装备订单到今年新签合同近6亿元,预计完成销售收入4.5亿元;2016年销售22条水刺生产线,今年将突破30条线,成为郑纺机产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引领中国水刺装备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表示,未来郑纺机将结合下游终端用途产品的不同需要,与国内知名高校、企业联合,创新研发工艺流程,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升工程成套总包能力,改善产品外观工业设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技术交流环节,李陵申以“纺织科技与产业用纺织品创新”为题,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非织造布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全行业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大会反响热烈。在分析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时,李陵申指出,2016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535.4万吨,同比增长10.4%;与2012年相比,产量增长55.7%,年均增长11.7%;我国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40%。其产品大量应用于医疗卫生、土工与建筑、过滤与分离等领域。
在行业投资方面,我国非织造布的投资呈现较强的周期性,2017、2018年将处于投资上升区间。根据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针刺生产线新增152条,纺粘及纺熔复合生产线新增88条,水刺生产线新增37条。在新增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中,全棉水刺非织造布是行业投资的热点,合同新增30条生产线。
李陵申鼓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注重科技创新,他强调了四个要点:一是瞄准世界纺织科技前沿,集中力量攻关;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加强融通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四是改进科研项目评价机制,着力完善评审制度。
在此后的技术交流环节,来自科研院所、纺机企业、水刺行业的专家学者从工艺、技术、市场渠道、检验检测、环保等多角度为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包括东华大学靳向煜的“我国水刺产业的基本机构与特点”,东道主郑州纺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汤水利的“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与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德国玛诺公司费维强的“红外扫描光谱技术在水刺无纺布克重、水份、纤维配比在线测控的应用”,江苏光阳动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顾洪华的“如何实现水刺循环水的全部复用”。交流会内容充实,设计话题广泛,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