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打仗要背50公斤的零零碎碎 美国大兵嚷嚷要减重
最近在AUSA美国陆军协会博览会上,关于美国陆军士兵们的“减重”再次成为焦点。
这类“减重”既包含在轻武器上的轻量化,“缩头弹”、塑料弹壳等技术,也包括在单兵的防护上的创新,让士兵们的防弹背心和头盔更为强量化。
的确,目前来说,美军大兵们出去打个仗要备着50多公斤的“外挂”,的确有些让人吃不消。
参考数据来说,201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统计陆战队的战士们单人平均负重为53公斤(117磅),来自美国陆军的统计是士兵们平均负重是53.9公斤(119磅)。沿着时长轴的回溯,这些大兵们的父辈们在1990年时候的标准战斗负重是没有超过21.7公斤(48磅)的,就算是行军时候的负重也是低于32.6公斤(72磅)的。
对比,父辈爷爷辈,如今美国大兵,的确“更重”,打仗多了防护、通信等电子设备。
对比来看,如今的美国大兵们打起仗来是够“受累”了。而这样的巨大差距,其实也不知是美国大兵如此,横向来看,如今全球各军事强国的士兵们都面临着这般问题。
这其中“增重”的最大原因,一则是在防护上,在防弹背心上的重量提升,正如有数据的,这10多年来, 美国大兵们的防护/防弹背心虽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重量上平均下来都是近乎30磅,折算下来都是13公斤的样子。
如今,随着战场的信息化/高技术,这些士兵们的随身“外挂”越来越多,头顶的的防弹头盔是必须的,武器弹药是必须,通讯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又是必须的,口粮饮水是必须,电子设备的电池也是必须的。因此,这样下来,现代战争中的单兵们就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现代化的士兵,虽然是有着多平台载具,包括说“陆航”的直升机更是一直陆军强大与否的标志,地面上的“机械化”,步兵战车、机动载具已是大范围普及,但战场上的士兵们的行军机动依旧少不了要靠自己的“铁脚板”轻型,少不了靠双腿来“奔袭”,特别是在山地等复杂地形上。那么这时,身负超过50公斤,对每个士兵都是不小的考验。
而且,事实上,在中东战场上,美国的大兵们就遇到这样的尴尬,在治安战、反游击战,特别是山地地区中,轻装的反美武装,不需要与美军正面决战,只是“漫山遍野”的跑就让美军吃不消,身负50多公斤的美军生生被拖垮。另一个层面在于,长期的负重,这样的负重“越野”对于这些士兵的身体也是慢性的“过劳”的损伤。
所以,关于给大兵们“减重”一直是这十多年来,各国陆军在“单兵作战系统”、在单兵的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讨论的话题。而这个“话题”其实并不简单,涉及到,武器系统、防护系统、涉及到单兵的通信电子设备等、涉及到电池技术…,又是个“以小见大”的系统性工程。
埋头弹、塑料弹壳,给轻武器减重带来了可能。
目前来看,未来的解决之道大致是两个方向:一则是开发伴随性的“负重载具”,如全地形的无人车、“大狗”等腿式机器人等为这些大兵们扛包减重;另一则还是围绕新一系列单兵的装备研发展开,“减重”,更轻的防弹背心、更轻的头盔,武器系统的塑料弹壳、聚合物弹夹,更省电的通讯电子设备、可穿戴的轻量化电池等。也只有是多方面的全面考虑,才有可能减轻士兵的装备重量和疲劳程度,将最多的体力与精神保留到战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