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技术突破瓶颈,“纳米昆虫”直追美国,开启未来新格局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机器人”,近期世界科技大佬们,纷纷呼吁人类需要禁止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系统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这都归功于强劲的军事需求。如今无人作战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如中美俄海陆空三军都无人机系统都已初现端倪,而无人作战终极目标自然是仿生机器人。

提到仿生机器人,大家无疑会联想到,生猛强怼的好莱坞大片《终结者》,和更偏向于人性思考的《机械公敌》,以及脑洞大开的《黑客帝国》,这三部影片对文化特别是科幻、动作类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开始幻想机器人外形时,也往往思维会固定于“终结者”为原型。

中国这一技术突破瓶颈,“纳米昆虫”直追美国,开启未来新格局

其实呢,实现中“仿生机器人”定义并不仅限于人类。由此出现与影片当中“终结者”大相径庭的可爱机器人,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机械宠物就十分流行,另外,如仿生鸟类机器人其特俗特性应用用广泛,常被拥有环境检测等任务,其优势特别受军事领域关注。

中国这一技术突破瓶颈,“纳米昆虫”直追美国,开启未来新格局

仿鸟类无人机又叫扑翼无人机,即模仿鸟类翅膀运动原理,通过上下扑动为飞行器提供动力的无人机,而鸟类的扑动有四种:下扑阶段,翅膀保持展开姿态;折叠阶段,有效展长减少;上扑阶段,折叠完成后,保持拱形,展平阶段,在最高点迅速展平,持续时长较短,重复第一阶段。

南航为能设计出常在科幻特工影片出现的昆虫机器人。如外形为蜻蜓、苍蝇、蜜蜂,专门进行了仿昆虫智能材料微型无人机的设计,相对普通无人机,这类无人机震动频率高,飞行复杂,飞行更加灵巧。

中国这一技术突破瓶颈,“纳米昆虫”直追美国,开启未来新格局

南航采取了哈佛大学设计的思路并加以改进,研制出了一种“振翼机”,但由于外部电源太大,目前只实现了振动而不能飞行,由于这类无人机构造和驱动原理与普通无人机有所不同,必须依赖纳米技术,堪称纳米飞行器,目前南航已经和中国材料研究所合作在研发这样一款无人机,结构问题有望取得突破,但电源这一难题还尚需时日。(CX)

你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将不会发布。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