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潘神的迷宫》的一部电影《水形物语》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人兽恋电影很多,但这么好看的人兽恋电影不多。
它不光好看,还唯美浪漫。
很激动,等了几个月,终于可以把这部电影推给你们——
《水形物语》
The Shape of Water
吉尔莫·德尔·托罗导演去年新作。
凭借这部影片,托罗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得主。
并一举斩获金球奖最佳导演奖。
豆瓣7.7分,超过一半人给出4星评价。
讲述一段人与鱼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
背景是1963年冷战时期。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级强国,但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争斗一样,两个国家之间也在互相较量,争夺第一。
太空竞赛是最好的证明。
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研究紧密进行,就为了能够夺得第一。
哑女伊莉莎是美国一处秘密研究所里的清洁工。
每天入夜起床,午夜12点打卡上班。
被闹钟叫醒,用计时器煮鸡蛋,在浴缸里打灰机,擦干净要穿的皮鞋,带上食物上班。
周而复始,毫无变化。
就像一个原地旋转的陀螺,只有日历在记录时长的流逝。
全部交际圈,只有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画家邻居,年老、失业、秃头、同性恋是邻居的特征。
另一个是黑人同事,喋喋不休地抱怨老公是同事每天工作时的调料。
但邻居和同事都只能算作是朋友,从来没有人真正走进过哑女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无疑是孤独的。
再加上,她是个哑巴,身体上的缺陷,她本就自卑。
若非如此,一个正常的人,不会只有两位朋友。
并且,她的性格并不怪异,会在看电视的时候跳起踢踏舞。
哑女的内心充满热情,只是有口难言。
直到鱼人的出现,让她觉得找到了同类。
他们一样不能说话,一样被视作异类。
她对他充满好奇和同情,趁着没人的时候拿鸡蛋给他。
她教他手语,带他听音乐。
随着哑女和鱼人之间越来越亲密,哑女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只有在鱼人那里,哑女才觉得自己是完整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在孩童眼里,不分善恶一样。
但哑女工作的地方是研究所,特别的鱼人自然是这里的研究对象。
偶然一次撞见上级们讨论处置鱼人的方式,哑女惊慌失措,决定救出鱼人。
哑女的扮演者是莎莉·霍金斯,《帕丁顿熊》里的妈妈。
不漂亮,甚至有点老,但尤其符合哑女的气质。
鱼人的扮演者是道格·琼斯,妥妥地怪兽专业户。
192cm的身高,体重才63千克。
又高又瘦的形象,出演了不少经典怪兽角色。
《潘神的迷宫》里的潘神和吃小孩的恶魔都由其扮演。
《地狱男爵》里的鱼人也由其出演。
此外,这部片里的配角各有各的出彩。
潜伏在研究所里的苏联间谍,他爱国,所以选择来当间谍,但同时他又是一位科学家,他的职业让他不忍心杀死鱼人。
如果没有这位苏联间谍的帮助,哑女可能救不出鱼人。
但同时,他没有按照上级指示来做,惨遭国家抛弃。
除了这一位,研究所的美国军官,和《潘神的迷宫》里的纳粹军官有得一拼的。
表面英俊可人,实则内心黑暗。
估计托罗打心底里不喜欢军官这类人,两部电影里都选择了军官作为大反派。
这位美国军官回到家都一副冷漠脸,不理会儿子的热情问候,和妻子羞羞就像例行公事。
对鱼人实施电击暴行,没有恻隐之心。
当苏联间谍脸部胸部中枪之后,直接攻击伤口。
而哑女和军官的形象是互对的。
一个内心热情,充满爱。
一个内心贫瘠,最凶残。
而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不完整。
画家邻居、黑人同事、苏联间谍、美国军官,包括哑女和鱼人,都有各自的缺陷。
只有内心充满爱的人,才最可爱。
托罗的导演风格小鱼很喜欢,黑暗里能开出花来。
《潘神的迷宫》里虽然小女孩死了,但小女孩曾做过一个美好的梦。
梦里有爸爸,有妈妈,梦里的自己是遗落在人世间的公主。
《水形物语》里,人与兽收获浪漫爱情。
哑女在人鱼的怀抱里复活,幸福生活在水底。
托罗的导演功底也很厉害,处处是细节,处处见柔情。
比如哑女脱下帽子,头枕在公交车上这一段。
比如哑女在公交车上玩水珠这一段。
她会在没人的地方,跳踢踏舞。
她会在橱窗面前停留好久,为了看一双心仪的红色皮鞋。
这是一部关于成人和现实的童话电影。
它离我们很近,给我们憧憬,但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真的。
成人的世界是现实的,现实必定是残酷的。
在残酷的现实里注入唯美的童话,我感谢托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