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他是宇宙之王,他一直仰望天空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臧克家曾为鲁迅写过一首诗,叫《有的人》。
诗里有两句话是这么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属于这一类人。
霍金,同样属于这一类人。
关于霍金的电影,有两部。
一部是《万物理论》,豆瓣评分8.1,有着励志片的外壳,实际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感情片。
另一个是下面这部——
《霍金传》
Hawking
豆瓣评分比前者高出许多,8.6分。
BBC出品,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重现了一个对物理、队宇宙痴迷的霍金。
1963年,霍金21岁。
这一年,霍金生命了发生了一悲一喜两件大事。
悲的是,霍金被诊断患上渐冻症。
用医生的话来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出现问题,它们无法传出运动信号,它们正在死亡。
大脑停止向肌肉发出指令,信号发不成,肌肉不运动,就会慢慢衰竭。
肌肉衰老会导致无法行动,然后逐渐瘫痪。
只有呼吸肌肉不同,它们是自主运行的,也会衰竭,只是比其他肌肉衰竭的速度要慢很多。
好在,好消息也是有的,大脑不会受到疾病影响,大脑完好无损。
喜的是,这一年霍金遇到了他的太太简。
简和霍金在一次活动中认识,霍金邀请简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霍金和简聊伽利略,聊星星,聊物理,简被这样的霍金迷住。
和女孩散步,每一句话都离不开星星和物理,可见霍金对物理有多痴迷。
不过这一年,霍金也在经历另一件人生大事,刚刚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生。
父亲深知儿子只有两年寿命,特地去求霍金的博士生导师,给儿子分派一个简单的课题,这样他能在生命结束前完成。
导师虽然拒绝了霍金父亲,不过还是给霍金想了两个课题,磁致旋光或马赫原理。
(小鱼是物理渣渣,不太清楚这两个课题是否简单。)
父亲用心良苦,但霍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物理学主流思想认为宇宙处在一种横稳态之中。
这一说法由福雷德·霍伊尔提出。所谓横稳态,简而言之,宇宙一直在那,什么都不会改变。
霍金的导师,也支持这一思想。
但霍金支持与这一思想相反地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的,始于一场大爆炸,而宇宙仍然在这场大爆炸中膨胀。
霍金因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被霍伊尔嘲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多少人过不去这一关而归于平庸!
霍金不仅提出了质疑,还用一晚上推算出结果,证明霍伊尔的观点是错的。
尽管当众指出霍伊尔的观点错误,霍金可能情商较低。
不过当看到卷福饰演的霍金,拿着粉笔站在黑板前一夜,颤颤巍巍推算的时候,你也许就能理解他这种心情。
科学,需要严谨!
所以他能在霍伊尔指责他的时候,反问一句:“那个理论是错的,我必须说出来,不是吗?”
不过他的导师更希望他能做一些原创,而不是攻击别人。
而霍金也没有辜负师望,在博士毕业论文里解开了宇宙诞生之谜,顺利博士毕业。
他的导师欣喜异常,用了一个从来没人会用在物理上的词“美”形容。
导师对霍金的父亲说:“你的儿子让爱因斯坦变得很美!他打开了一扇门,而我们之前都以为,那扇门是关闭着的。”
虽然两年后的现在,他已经拧不开水龙头,变得口齿不清,走路需要拐杖,但他不仅博士毕业,也终于赢得简对他的爱。
霍金一生都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不过后来有人基于他的理论,提出关于“宇宙背景辐射”的理论,而拿到诺贝尔。
这是电影另一条叙事线,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前他们接受的一次采访。
后来的五十年里,霍金一直坐在轮椅上,却仍然继续他的宇宙研究。
因为身体从来不是阻碍他深入宇宙的障碍!
电影最后一幕,他说了很长一段话:“我相信,纵然我们如此渺小,纵然我们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们仍能深入了解宇宙的全貌。”
这是一种多么有气魄的想法!
是的,宇宙之大,大无边际,只要离得够远,我们每个人渺小到就如地球上的一只蝼蚁。
但,思想是无边界的。
“你听到我说的了吗?”这是霍金在电影里说的最后一句话。
不愧是BBC出品,这句话很有意思,就好像有人趴在我们耳边轻声细语,声音很轻很轻,却带着某种神秘力量,直入心底。
身困轮椅,却心系宇宙,我佩服他!